1959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毛主席特意邀请了开国中将孙继先前来丰泽园会面。两人一见面,毛主席便笑容满面地对孙继先说:“继先同志证券场内配资,我们之前见过面。当年你可是大渡河的英雄,而如今你是我们的导弹司令,真是太棒了!”
孙继先将军1911年出生在山东曹县,少年时期便展现了过人的胆略和毅力。7岁时,他便开始放牛,9岁时便跟随邻村的拳师学习刀枪棍棒,武艺渐渐出类拔萃。1931年,他已经成为一名身手不凡的武艺高手,加入了西北军的26路军,进入了工兵营服役。
然而,不久后,26路军奉命参加蒋介石的“围剿”红军行动,令许多将士心生不满。1931年,26路军爆发起义,集体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的红5军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孙继先投身红军后,参与了苏区的第四、五次反“围剿”,并在长征途中凭借出色表现,升任为红一军团1师1团1营的营长。当时,红一军团1师1团团长杨得志,周总理曾称赞红一团是“天下第一团”,而孙继先担任营长的1营被称为“天下第一营”也丝毫不为过。
展开剩余78%长征途中,红1团1营担任了开路先锋的任务,无论是翻山越岭,还是渡江过水,他们都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成功突破了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多个难关,为长征的顺利进行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在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孙继先亲自率领17名勇士,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成功渡过大渡河,夺取了渡口阵地,为后续部队的顺利渡河扫清了障碍。凭借此战,孙继先一战成名,毛主席至几十年后还清晰地记得他的名字。
长征结束后,孙继先晋升为红一军团1师1团的参谋长,之后又被调任红31军93师的参谋长。回顾他的红军生涯,从1931年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到1936年成为师级干部,这一过程无不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奉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继先被任命为129师386旅772团的参谋长,团长是叶成焕。之后他又担任了129师挺进队队长,带领部队前往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随后,他在沂蒙山地区担任了山东抗大一分校副校长以及鲁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等职务。
在解放战争时期,孙继先随华东野战军参与了莱芜、泰安、沙土集、洛阳、开封、济南、淮海等多个战役,并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到了解放战争的末期,他已经成为了三野22军的首任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孙继先被任命为三野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之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留任高级系主任、战役系副主任,并在1955年荣获开国中将军衔。
1957年,孙继先被任命为我国第20训练基地的司令员,负责组建我国首个导弹试验基地。那时,他的工作和困境可谓是艰难至极。孙继先回忆道:“当时,我几乎是孤军奋战,既没有政委,也没有副司令员,甚至部队到了西北后,连住的营房都没有。”
有一次,孙继先前往北京向总理汇报工作进展,途中听说北京市有一些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剩余的建材,便向总理请求是否可以调拨这些材料。总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为基地提供了支持。此外,虽然孙继先没有副司令员和政委,他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把空3军的政委栗在山以及广州军区的李福泽等人调入基地,协助工作。
为了导弹试验的拍摄与观测,孙继先又从八一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调来了摄影人才,并优先从军校挑选了优秀毕业生。在他的带领下,20基地的团队艰苦奋斗,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克服了无数困难。
中央政府明确表示:“无论国家有多大的困难,都要优先保障20基地的建设。”为了支持基地的发展,1958年,孙继先曾亲自找周总理申请经费,得到一次性批准5亿元的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基地的条件依然十分艰苦,人员生活简朴,大家齐心协力节省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艰苦环境,孙继先患上了夜盲症和浮肿症,依然不曾放松对工程的要求。
在这段艰苦的建设时期,孙继先还与副总参谋长陈士榘发生过一次“冲突”。1960年夏季,导弹试验靶场的初期建设基本完成,陈士榘指示工程兵部队撤离,并打算带走剩余的建筑材料。得知此事后,孙继先毫不妥协,立即指示部队封锁了铁路,坚决阻止工程兵带走材料。此时,陈士榘打电话给杨成武,杨成武通知孙继先先放行。孙继先做出让步后,又向参谋总长罗瑞卿反映,要求归还这些为基地建设耗费巨大精力和心血的材料,最终罗瑞卿下令工程兵将建材还给了20基地。
尽管孙继先与陈士榘私交深厚,但在工作原则上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炒股_配资实盘查询_优质杠杆股票查询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