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可信赖的股票配资
字数:2400阅读时间:5min
要是老师说“你觉得掌握了别说不用补做,作业不写都行”或者“你无须补做,但你若是自愿补做后交上来,我也会看”,那学生是补做还是不补做呢?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作业熔断”是什么。
▼ 可信赖的股票配资
(IC photo/ 图)
近日,新出台的《蚌埠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七条规定》提到,小学生21:00、初中生21:30未完成作业,家长签字后可不完成当天作业,任课教师要予以谅解。
这意味着,继福建、江苏、浙江等多地之后,蚌埠市也开始作业“熔断机制”的尝试。
压力来到家长这边
看起来,当地教育局已要求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如果这一制度对学校是刚性的、强制性的,而不是推荐性的、自愿性的,中小学生到点一律停止写作业,这一机制能否有效运作的关键就在于家长了。
家长要是觉得这作业非写不可,认为若是孩子完成不了,就难以保持目前的成绩和位次,或者老师就会有意见,会让孩子在学校的日子变得艰难,那么这一机制对其孩子就失效了。若是一个班所有的家长都这么想,那这个班所有的孩子都享受不了这一机制。
所以,为了评估这一机制的实际效果,在一段时间之后,当地教育局或可调查不同学校学生对这一机制的使用情况,包括有多少孩子使用、这些孩子的使用频率及在全体孩子中的占比、老师有没有据此调整每天的作业量、然后前述指标有没有随时间变化等。
如果当天作业到点没有做完,“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这话没有主语,逻辑上学生或其家长都可以。若是让学生去跟老师说的话,TA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是在指控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吗?至于“未完成部分无须补做”,要是老师说“你觉得掌握了别说不用补做,作业不写都行”或者“你无须补做,但你若是自愿补做后交上来,我也会看”,那学生是补做还是不补做呢?
故而,为了避免“作业熔断机制”被实质上架空,这一条似乎可去。
其实,教育部办公室早在2021年就下发过《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具体而言,是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与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分别不超过60分钟与不超过90分钟。
如果所有学校切实遵守这一规定,小学生每天最多一个小时的作业量,不至于到21:20还写不完。前述教育局之所以出台所谓的“作业熔断机制”,恰恰说明这一规定并没有被遵守。如果教育部的规定都可以被虚置,能指望地方教育部门的一纸文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或许有人会说,“县官不如现管”,地方教育局发话,学校的依从度与配合度会高一些。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我们不妨观察一段时间。
(IC photo/ 图)
越减负越疯狂?
更进一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包括作业在内的学生负担形成机制,以及如何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第一,学校有升学要求,对老师有KPI考核。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课业难度与中考难度大幅度降低的背景下,中考以及校内考试的区分度也随之大幅度降低。为了提高成绩,主要靠的就不是智力天赋,而是发挥的稳定性。占据绝大多数的中等资质孩子通过刷题也可与天赋异禀的孩子一争高下,天赋异禀的孩子如果发挥不稳定,可能还不如刷题的回报高。
这里有一个事与愿违的做法和看法,以为课程与考试难度越低,学生负担就越轻。真实逻辑正好相反。在课程与考试难度降低之后,大量刷题变得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刷题竞赛,卷得飞起;由此导致考分不再是正态分布,高分大量、高比例地集中于头部,造成考试区分度下降,真正天赋异禀的孩子也难以被识别和筛选出来。
事实证明,降低中考难度并增加更多的中考科目,学生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面对更多的中考科目,孩子必须每一门都全力以赴,考题简单再失分的话,大概率与好学校失之交臂,能不刷题吗?而且每一门都必须大量刷题。
故而,有意义的解决方案之一或是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课业与中考的难度。目前,一些地方也在开始提高中考难度,但从提升区分度与降低刷题回报的角度看,难度提高得还远远不够。
有一种观点认为,取消对学校和老师的绩效和升学考核,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老师内卷诱导出的学生内卷。但问题在于,从小学一直到高考,学校本质上是一套智力能力遴选和排序机制,大学上名校,所取得的名校文凭是一种信号机制,以降低企业对招募人才的甄别成本。清华北大总不可能抽签上学或就近入学吧?清华北大如果不再搞择优录取,马上跌落凡尘,泯然众人。
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TA是不会选择那些教学拉胯、学生每天都乐呵呵没有任何压力的学校。这样的家长若是主流,奉行无压力快乐教育的学校必然会被边缘化。
当然,压力这个东西,过大不好,会把人压垮;没有也不行,会导致人幼态延续,扛不起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长对孩子有期望,希望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既正常也正当。
第二,对学生内卷溯源溯到尽头,家长的作用很可能是主导性的。在这个意义上,前述教育局对家长喊话,是找对了人。
家长还是应该对自己、对孩子的天赋与能力的边界要有清醒的认知。如果一定要卷,卷孩子还不如卷自己。如果因为自己混得不如意,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寄希望于孩子实现自己不曾实现的梦想,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是先天的智力与天赋,还是后天的历练与成就,父母都构成了孩子的起跑线。孩子如果有学习天赋,不妨让孩子飞得更高;如果没有学习天赋但有其他方面的天赋,也同样可以经营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标题为《教育局致信家长推“作业熔断机制”:如何从本源上给孩子减负?丨快评》)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炒股_配资实盘查询_优质杠杆股票查询平台观点